原标题:当务之急:如何“花钱”
冯海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存款增加了——元。全部存款增长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万亿元。其中,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都大幅上升。企业方面,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万亿元。家庭存款第一季度增长6.47万亿元,同比增长4012亿元。
不难看出,今年第一季度存款的变化主要受疫情影响。一方面,货币和财政政策增加了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流行病抑制了消费。目前,如何“花”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企业在银行的时间越短,工作和生产的回报越好,投资越强,中国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速度就越快。相反,如果企业在账户上的存款“睡眠”时间较长,则反映出企业不愿意恢复生产和投资。
当然,增强企业“花钱”意愿的前提是尽快打赢这场疫情战争。因此,从政府到企业,他们必须尽一切可能为“花钱”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不仅企业复工复产形式多样,复工率数据也稳步上升。这意味着企业正在“花钱”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企业复工极不平衡。同时,复工率不能代表企业投资的意愿,因为复工只是为了恢复生产和可能投资于新设备等。然而,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投资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
需要警惕的是,企业存款不能转化为购房和房地产投机的资金。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投资其他项目的时机还不成熟,房价还在上涨,一些企业就会用自己的积蓄购买和投机房地产。因此,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会加剧,导致房价的不合理上涨;另一方面,货币和财政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将偏离轨道,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
个人家庭储蓄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消费增长,但有必要科学地刺激和引导个人消费。例如,许多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获得了一定的刺激效果。然而,刺激个人“花钱”也需要适当的条件。例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他才能敢于将他的储蓄用于消费。第二,在当前的防疫形势下,许多原有的消费模式被压制,应该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新的消费模式。当然,打击不良商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是确保正常消费的“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