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公告”将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把多渠道资金作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0-01-06 15:0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张欣

1月4日电记者《证券日报》从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阐述了促进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昨日在《证券日报》告诉记者,《意见》涵盖了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等广泛的金融领域,突破了单一金融子行业的局限,政策具有深度、广度和行业间的趋同性。从《意见》的全文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意见》与中央政府的重大经济金融发展政策有逻辑的联系;第二,《意见》是一个多领域、多角度、多维度的经济金融一体化系统。第三,《意见》是过去金融政策的延续和创新。

银保信等多路资金

将提高直接融资参与度

记者指出,《意见》提出到2025年优化金融结构,形成多层次、覆盖面广、差异化的银行和保险机构体系。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进一步完善。关键领域的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应对,银行和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

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希淼1月5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优化银行体系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同时推动大银行下沉服务中心。在我国,中小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在满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积极解决“先贷难”问题。

在推动形成多层次、覆盖面广、差异化的银保机构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大中型银行功能定位,提升地方中小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强化保险机构风险防范功能,积极推动外资银保机构发展,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独特优势。

此外,《意见》明确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应完善适合直接融资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发挥金融管理、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树立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长期资本市场基金。鼓励各类合格投资机构参与债转股市场化和法制化。“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1月5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部分政策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支持居民财富成为股票市场的长期资本。”他进一步解释说,该内容有三个好处:第一,它将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资本;其次,它为居民财富的长期保存和增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第三,银行和保险机构将在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只有当资本市场繁荣时,直接融资的比例才能提高

近年来首次明确提出

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文彬认为,《意见》已经从处置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券、“僵尸企业”、非法和非法金融活动等关键领域的风险以及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政策和措施。

《证券日报》还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深化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开放,引进先进的国际专业机构,支持银行业和保险业“走出去”。

董希淼说,“目前,中国金融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时期。中国金融机构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适应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首先,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外国同行的先进经验。其次,要在与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中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分支机构分布也更为完整,短期内外资金融机构很难做到这一点。最后,面对外国投资,我们不仅要看到竞争,还要看到合作。例如,在业务层面,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良好的客户基础,而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更成熟的业务模式。”

文彬指出,为了促进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保持其对外开放的竞争力,《意见》总结和推广了一些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首次明确提出“依法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这将为金融机构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开辟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魏京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