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将向文化工业园区和落户其中的企业发出年度礼包。它不仅将引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服务包”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服务包”),整合文化产业园各种包容性和定制化的服务措施,还将引入《北京市文化企业“房租通”支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租金通行证”),使落户市级文化产业园的企业有机会享受高达30%的租金补贴。近年来,北京以多种方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出租证"和"服务包"的推出,文化产业园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的园区。
问候双惠
北京商报记者今天获悉,此次推出的“服务套餐”整合了17项市级包容性服务措施和27项区级定制服务措施。其中,市级普惠制服务措施包括六大类:文化金融“在家”一站式服务、园区建设发展指导、老工厂文化空间拓展服务、园区发展咨询服务、园区推广服务、园区文化人才服务。区级定制服务包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大兴、昌平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服务。
除相关措施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服务包”还为北京文化产业园提供了市级三种服务管家和两级服务管家,并规定市委宣传部是“服务包”的总管家,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为特约管家, 园区所在地的区委宣传部(或区文化产业促进机构)是园区文化创业园的服务主管。
根据规划,总务长应研究制定服务两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措施和政策,协调推进“服务包”的实施,接受“服务包”对园区发展的反馈,逐项研究充实“服务包”的内容。特别管家(Special butler)主要负责为公园开发提供特殊服务。服务人员应设立“直通车”与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机构联系,按照“想出什么就出什么,不打扰什么”的原则定期走访调查。他们应该在国内提供政策、信息和服务,认真听取园区的需求,协调解决具体困难。
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不仅受益,入驻企业也将有机会享受租金补贴。根据《房租通行证》,通过考试的企业可实现500平方米的面积,享受最高30%的房租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0万元。在北京注册经营一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和在北京注册经营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创业企业,只要符合文化企业分类标准,均可申请。不过,在现阶段,“租金通行证”将首先补贴在市政文化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的租金,将来还将包括更多的园区。
解决发展难点
近年来,北京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的发展。不仅制定并发布了2018年以来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文化旅游整合、影视、音乐、游戏等子行业政策,推进文创银行和文化发展基金建设,优化北京文化产业经营环境,还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在各种形式的推动下,2018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约占北京国内生产总值的10%,始终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第33
北京市文化信息中心相关官员表示,为了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已在前期发布。为批准土地、规划、消防等行政许可建立了绿色通道。对于像旧厂房这样的文化空间,从而疏通了“进入”企业的问题。现在,为了解决“降价”问题,降低园区孵化文化企业的成本,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出台了“租通”政策。
创造更多新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围绕文化产业园区精细规划、精细管理、细致服务、精细塑造、真诚合作,形成了“大与特”、“小与美”的良好局面,呈现出加强党的建设领导、集聚效应显著、社会效益提高、鸟类交流加快、融合发展深化、消费拉动明显等新特点,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到目前为止,它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工业园区,包括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元朗老字号、文心华Ce等。聚集了蓝海网络、模体、时代光华、田文数字媒体、新浪、网易、百度、字节跳动、快手科技、华策影视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此外,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业园区与社区和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参与夜间经济,实现明显的消费拉动效应。例如,位于中央商务区的元朗复古是北京首批“夜都”商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现在有文化工业园区,它们逐渐辐射并渗透到其他省市甚至海外。其中,商8、北福创新园等园区在北京分中心和熊安新区设立了分园区。元朗、北影方平园等公园通过运营模式输出辐射到杭州、长春等地。韩海和彼得已经实现了公园品牌在美国和意大利的国际出口。
然而,北京的文化产业和公园的发展不会就此止步,而是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出现一批类似“元朗”和“798”的公园,以创造北京的文化地标。
会议指出,目前北京正处于从城市发展到资本发展的关键时刻,正面临着从聚集增长资源到缓解发展功能的深刻转变。文化产业作为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郑锐
(责任编辑: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