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春莲受到全球人造肉市场持续升温和素食消费增长趋势的影响。不仅a股市场的人造肉概念股飙升,中国人造肉行业也有望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目前,阻碍人造肉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是口感和质地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李健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许多大学已经进入人造肉领域,并正在积极探索。
据李健介绍,近日北京工商大学与上市公司福建青山纸业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造肉产品研发和风味改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开发更适合消费者的植物肉应用产品。双方共同生产的第一批人造肉制品将很快上市。
产业-大学-研究优势互补
人造肉产业快速发展
据悉,李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蔬菜肉的口味,并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团队。借助北京工商大学先进的食品研究设备,他在优化素肉风味方面积累了非常成熟的技术经验。
李健说,蒸馏萃取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用来去除植物蛋白中的一些异味,产生无味的植物蛋白,从而扩大蛋白质利用的基础。
关于蔬菜肉的味道,中国蔬菜食品工业联盟秘书长闫学告诉记者《证券日报》,一些蔬菜肉制造商缺乏产品标准意识,导致一些质量控制薄弱、口感差的蔬菜肉产品流入市场,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和品尝后对蔬菜肉印象不佳。
对此,闫学还表示,他将尽快与相关单位联合发布蔬菜肉制品产销标准,借鉴成熟的国际标准体系,逐步加强蔬菜肉制品的市场监管和准入门槛,让更多健康、安全、适合的蔬菜肉制品供消费者进入普通家庭餐桌。
据李健介绍,中国有很多从事植物肉研究的大学和学院,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郭波利团队(Guo Polli)和江南大学的周南迪团队(Zhou Nandi ),郭波利团队主要优化挤压技术以解决植物肉品质问题,周南迪团队主要使发酵中使用的酶更好地用于植物肉的生产。
事实上,每个新兴行业都必须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上游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突破,而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人造肉产业,以应对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青山纸业公司宣布,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计划与福建盐业股权投资、福建盐业集团等六家相关方共同投资,成立福建军民融合物流(食品)担保有限公司,建设福建军民融合物流(食品)担保项目。
李健还表示,通过上市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和北京工商大学的研发技术,借助国防和民用技术平台的整合,即食、方便、便携的蔬菜肉制品得到了积极开发,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肉类生产周期长和猪瘟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战时应急。
业界认为技术是基础,资本是保证,市场是方法。通过“产学研”结合,国内人造肉产业有望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人造肉行业没有领导者。
新进入者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人造肉产业市场广阔
闫学还认为,中国肉类产品的短缺无法通过依赖传统水产养殖和肉类加工来满足需求。作为一种补充和健康安全的蔬菜肉制品,它将很好地填补巨大的空白。
兴业证券分析师陈娇表示,中国人造肉行业没有巨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中国肉类工业的三大巨头双汇、雨润和罗进、新希望和石闻农业还没有涉足人造肉领域。但是,随着人造肉产业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的产业化技术和产品如Beyond Meat和Improved Foods将会拓展中国市场,与传统的素鸡和素鱼一起丰富中国餐桌,从而带动领先的肉制品企业进入人造肉领域或吸引新的进入者,从而动摇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过去的30年里,食品工业一方面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另一方面又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都应该集中力量进行调整和升级。”闫学认为,人造肉实际上为整个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推动力和潜在的新市场。只有有市场,企业才能创新和发展。今后,调整和发展转型将比以往更多地依靠科学研究和创新来扩大规模。这种模式不再可持续。
(责任编辑:蔡青)